作者:童旭东先生
引言
近一个时期,康凤元、康星(以下简称二康)通过他们实施了手术后的“史料”+直接利用并编造谎言来歪曲史实+断章取义并刻意抹煞资料的来源背景等手段——营造符合他们意愿的虚假历史情境,以此极力诋毁、诬蔑孙禄堂。其中之一就是极力歪曲孙禄堂与郝为真的关系。
那么孙禄堂与郝为真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还是根据当年史料用事实来回答吧。
一、孙禄堂在中国武术界享有至誉时郝为真在哪儿?
1912年,郝为真来北京,其间在友人介绍下与孙禄堂见了一面,两人交谈相互投契,随后一经切磋,郝为真自叹弗如。【1】之后郝为真遁去他处,在这期间孙禄堂与郝为真没有进一步交往。
郝为真在北京北漂了一阵,没有武术机构请他去教拳,在武术界也没有赢得任何名声。再以后郝为真病卧在北京的一个客栈里,这时郝为真年已64岁,患痢疾甚剧。此时郝为真在京城熟识者仅杨健侯一人,【2】杨健侯与郝为真不仅是同乡且有亲谊关系。【3】此时郝为真身处危难,杨健侯未出手搭救。孙禄堂听说此事后,悲怜郝为真的处境,于是与郝为真并无任何交情的孙禄堂出手搭救了郝为真,将郝为真从客栈接到自己家中,请医生诊治。【4】
由此可知,当时郝为真在北京武术界尚无什么名望,当时郝为真的名气最多也只是在广府县城一隅。而此时孙禄堂在中国武术界已享有至誉,其武功被认为是中国拳术家唯一的至高至妙者。
根据龚剑堂记载,刘奇兰的再传弟子胡华甫并未见过孙禄堂,但当初次见面的人问胡华甫:“中国拳术家谁为至高至妙者?”胡华甫答:“只活猴孙禄(活猴孙禄是孙禄堂之绰号,笔者注)耳。” 【5】
那么胡华甫对孙禄堂的这个评价仅仅是代表他个人的看法吗?
显然不是。
因为胡华甫没有见过孙禄堂,他既不是孙禄堂的门人,也不是孙禄堂的朋友。【6】因此他得出这个评价一定是从其他人那里听来了。此为其一。其二,胡华甫面对初次见面者的提问,毫不犹豫的回答孙禄堂是中国拳术家的至高至妙者,说明他对此有充足把握,既他的这个回答一定是当时武林中的普遍共识,他才会这么说。否则容易引起麻烦甚至纠纷。胡华甫没有必要为一个他不相识的人去冒这种风险。所以说,早在1912年孙禄堂就已经被中国武术界公认是中国拳术家中唯一武功达到至高至妙者。
因此孙禄堂在中国武术界享有至誉与郝为真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与他后来出版了五部拳著也没有直接关系。【7】因为1912年时孙禄堂还没有出版过任何拳著也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孙禄堂的第一部拳著是1915年出版的《形意拳学》。所以,当年孙禄堂在中国武术界享有至誉,全凭孙禄堂技击功夫的卓绝。
有人说,胡华甫接触的人也有限,他不能代表整个武术界。
是的,严格的讲任何人、任何机构的评价都不能代表整个武术界,但是他的评价能够反映当时的一个概貌。
比如,就在1912年9月,当郝为真还靠着孙禄堂的悲悯救助在孙禄堂家养病时,由当时中华民国国会两院的一些议员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尚武学社,孙禄堂受邀为该社9位发起人之一,其中武术家只有孙禄堂和李存义两人,其他人皆为当时的国会议员。【8】
中华尚武学社是一个高端的武术组织,不仅早于许禹生的北京体育研究社,而且层次也更高。根据该社简章,该社入社须由社员介绍,并经社长认可方可。进入该社学拳,入社费为一块大洋,每年赞助费6块大洋为基准,每月学费1块大洋,一年下来最低要缴纳19块大洋,除去入社费的一块大洋外,平均每月要交1.5块大洋。【9】那时河北省一个小学教师一个月薪水是四五块大洋。鲁迅在其日记里提到,民国初年,他和三个朋友在东来顺吃了一顿涮羊肉火锅,也只花了一块大洋。当时一块大洋可以买大约60斤大米。由此可知,这个学社针对的教学对象是社会中产阶层以上的人士。
因此,这时孙禄堂在武术界声誉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远远在郝为真之上的。
1912年9月14日《亚细亚日报》“中华尚武学社简章”
因此,谈何孙禄堂靠着郝派太极拳传人的名份享名武林?这完全是二康对孙禄堂的肆意诬蔑。
二、孙禄堂提出过想学郝为真的太极拳了吗?
据孙禄堂所著《拳意述真》所记:“郝先生,讳和,字为真,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受太极拳术于亦畲先生。昔年访友来北京,经友人介绍,与先生相识。见先生动止和顺自然,余与先生遂相投契。未几,先生患痢疾甚剧,因初次来京不久,朋友甚少,所识者惟同乡杨健侯先生耳。余遂为先生请医服药,朝昔服侍,月余而愈。先生呼余曰:‘吾二人本无至交,萍水相逢,如此相待实无可报。’余曰:‘此事先生不必在心。俗云:四海之内皆朋友。况同道乎。’先生云:‘我实心感,欲将我平生所学之拳术传与君,愿否?’余曰;‘恐求之不得耳。’故请先生至家中,余朝昔受先生教授,数月得其大概。后先生返里,在本县教授门徒颇多。……”
由此可知,当年孙禄堂并没有向郝为真提出想学他的太极拳,而是由于郝为真对孙禄堂的搭救之恩感到无以为报,郝为真主动提出作为报答要将他的太极拳传与孙禄堂。那么在这种情境与气氛下,孙禄堂无论是否想学郝为真的太极拳,都会回答“求之不得”,这属于人之常情,总不能说,这东西你还是自己留着玩吧。更何况孙禄堂那时也对太极拳有兴趣,又是一个好学之人,所以自然接受郝为真的这个提议。但孙禄堂搭救郝为真的目的,并非是要学郝为真的太极拳。
有挑事者,抓住孙禄堂在《八卦拳学》自序手稿残佚本(该自序在《八卦拳学》正式出版时未使用)中写有【10】:“后至民国元年,在北京得遇郝为真先生,先生精于太极拳学,初见面时互相爱慕。余因爱慕此技,即将先生请至家中,请先生传授讲习,三、四个月功夫,此技之劲,方知其所以然之理。自此以后昼夜习练,至三年豁然大悟,能将三家之劲合为一体。心中方无形意,八卦,太极之意。”这么一段话,便一口咬定,孙禄堂是因为爱慕郝为真的太极拳才把郝为真请到家中的。然而这种说法,是在刻意无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是一篇出自孙禄堂自序的草稿,尤其孙禄堂在出版《八卦拳学》时在自序中没有使用这篇草稿,这意味着孙禄堂认为这篇草稿中存在着表达不准确或不正确之处。所以这篇《八卦拳学》自序草稿在孙禄堂正式出版《八卦拳学》时没有使用。
因此怎么能用一篇孙禄堂弃之不用的草稿中的文字去否定孙禄堂在正式出版物中的文字呢?!
哪个才是孙禄堂要表达的本来之意,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孙禄堂叙述的自己与郝为真接触的过程应以《拳意述真》中的内容为准。
以上是从逻辑层面辨析孙禄堂出版的《拳意述真》中的文字与孙禄堂弃之未用的《八卦拳学》自序草稿中的文字哪个才是孙禄堂要表达的他与郝为真接触的真实过程。
然而,最能体现孙禄堂对郝为真太极拳看法的是孙禄堂的行为。孙禄堂在研究了郝为真的太极拳后,并未传承郝为真的太极拳,而是创立了自己的太极拳,而且孙禄堂创立的太极拳在原理、技能基础与理法要义及效能上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完全不同。【11】这更真实也更实际的表达了孙禄堂对郝为真太极拳的认识。
三、孙禄堂向当时武术界推重的是什么功夫?
根据陈微明的回忆,1915年他拜访当时在总统府校尉处任职的孙禄堂,陈微明的本意是想学太极拳,孙禄堂告诉他:“太极拳容易,我先教你形意拳,形意拳学好,学其他的不难。”【12】这是在孙禄堂与郝为真相识3年后,孙禄堂对太极拳和形意拳的认识。十四年后,到了1929年,孙禄堂仍是这个观点。孙禄堂在1929年《江苏旬刊》元旦特刊“江苏全省国术运动趋势”一文中写道:“练习国术当以形意拳为本也。能如是,则统一与普及问题均迎刃而解矣。”【13】1937年5月在《同舟》1937年第五卷第九期上刊登了孙禄堂的“形意拳学大要”一文,内中明确写道:“形意八卦太极不知者辄以为三派拳术,其实不然,形意练成,则八卦太极略一指点,即能了然,盖手足之姿势,大多相同,不过形意在直中求其形方,若一变其势为圆形,则与八卦太极同,与其谓为三派拳术,毋宁谓三套拳法,其实能融合一气而用之也。”
所以,孙禄堂始终认为其形意拳是体用武术的根本。因此,孙禄堂从来没有把郝派太极拳当成自己武学体系的标记。
至于当年一些媒体人包括个别孙禄堂名下的弟子,由于他们没有认真研读孙禄堂《太极拳学》这部拳著【14】,仅仅根据孙禄堂在该书自序中的一句:“余受教于为真先生,朝夕习练数年之久,略明拳中大概之理。”就草率的误认为孙禄堂的太极拳继承的是郝派太极拳,这反映出他们没有深究或没有理解这篇《太极拳学》自序中最关键的论述是紧跟这句话后面这句“又深思体验,将夙昔所练之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三家汇合而为一体,一体又分为三派之形式,三派之姿势虽不同,其理则一也。”而后面这句才是孙禄堂《太极拳学》自序的核心和关键。
孙禄堂《太极拳学》自序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意是说孙禄堂的太极拳是他把自己所研练过的形意拳、八卦拳与太极拳这三家融汇为一个体系后,在这个基础上革故鼎新重构了形意、八卦、太极三派拳术的理法,使这三派拳术的姿势虽然不同但原理与基本理法则是统一的。
所以,孙禄堂的太极拳并非是传承了郝为真的太极拳,而是孙禄堂把他此前所研练的各派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经过一番革故鼎新融汇为一体后,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建构了三派,即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和孙氏太极拳。因此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在革故鼎新三拳后,在融合三拳为一体的这一武学理法的基础上建构的太极拳。因此孙禄堂创立的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已经完全不同。
关于什么是孙禄堂武学三拳合一的理法体系?
参见《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第二篇及第四篇。【15】
关于孙禄堂鼎革立新的太极武学的特点是什么?
参见“孙禄堂太极武学的定义、原理、体系、法则与战绩”一文。【16】
关于孙禄堂对太极拳的认识及其成就是什么?
参见“孙禄堂对太极拳的认识及其成就”一文。【17】
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孙禄堂武学及孙氏太极拳特点者,可通过上述各篇文章作为扫盲,有一个初步认识。
这里要提示一点的是:所谓三拳合一不是简单的兼修三家武艺。孙禄堂的三拳合一,并不仅仅意味着是把原有所习的三拳合成一个体系,孙禄堂的三拳合一实际是以建构天地人三元一体的武学体系为框架,为所有的技击制胜效能建立共同的完备的具有自主效能的三元基础。因此,必须提炼出三拳各自的特性并进行升华,由此为三拳建立共同的原理、共同的理法基础以升华各自特性,使之具有诚中、虚中、空中天地人三元一体的性质,这是孙禄堂在《拳意述真》自序及其《八卦拳学》自序手稿(残佚本)中表达的核心之意,也是孙禄堂在其一系列著述中一以贯之之意。
当年孙禄堂曾感慨:“吾言虽详且尽,犹虑能解者百人中无一二人,吾惧此术之绝其传也。”【18】因此,即使是在当年拳家中能够真正理解孙禄堂武学的人都极少,所以当时一些人、一些媒体对孙禄堂的太极拳在介绍中出现错误既不少见也并不奇怪。即使今天能正确认识孙禄堂武学及孙氏太极拳的人同样仍非常罕见。这就是笔者几十年来不断介绍孙禄堂武学的原因之一。
那么孙禄堂的这个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有什么关系吗?
在原理、理法和效能基础上没有传承关系。
孙禄堂的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在根子上就不同。从对什么是“太极”的定义上就不同,所建构的技能以及相应的技能基础同样不同。孙禄堂的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除了在拳式名称以及某些用语相似外,在效能上完全是不同的拳学体系。
具体论述与论据参见《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一书》第二篇、第四篇各章及附录中附件3,此外可参见“孙禄堂对太极拳的认识及其成就”、“守先开后 功与禹谋——简述《太极拳学》公开出版100周年”两文。【19】
四、当年孙禄堂在国术活动中表演的太极拳以及在江苏省国术馆传授的太极拳是郝派太极拳吗?
孙禄堂于1921年6月正式出版了他的《太极拳学》一书,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太极拳专著,乃是孙禄堂革故鼎新之作。由此标志着孙禄堂创立的孙氏太极拳公开面世。
1922年,孙禄堂的幼子孙务滋意外去世,孙禄堂极度悲伤。孙禄堂次子孙存周的学生郑佐平邀请孙禄堂来杭州散心,缓解悲伤情绪。孙禄堂到杭州后,郑佐平请孙禄堂给浙江学技研究会、体育会等团体作了一次关于武学方面的讲演。孙禄堂在讲演中称自己的拳术为“中和拳”,由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构成,演讲中只字未提有什么郝派太极拳。
1922年11月19日,北京体育社体育学校为欢迎精武团来京表演,邀请孙禄堂进行表演,孙禄堂展示的是形意拳。【20】同样不是郝派太极拳。
1928年4月,孙禄堂应国术研究馆(后改称中央国术馆,下同,笔者注)张之江、李景林的聘请前往南京担任该馆主任兼武当门门长,途径上海时,孙禄堂应邀进行了数场武术表演,先后在致柔拳社、俭德储蓄会、上海法科大学进行了武术表演,没有任何一场是打着郝派太极拳的名义表演的,而且每次表演皆是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及剑术等,既没有单独表演太极拳,更没有标明是哪一派的太极拳。
1928年7月20日——22日,孙禄堂应邀参加上海法租界举行的“中华义勇团游艺大会”的国术组表演,孙禄堂展示的武艺是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迎门枪(又称硬门枪)和八卦剑,从未演示过郝派太极拳。如前所述,当时某些记者把孙禄堂的太极拳称为郝派太极拳,是因孙禄堂当年“以旧瓶子装新酒”的方式撰写其武学著述所造成的误识。关于孙禄堂为什么要以“以旧瓶子装新酒”的方式撰写其武学著述,参见《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一书第二篇、第四篇各章,以及《孙氏太极拳“以旧瓶子装新酒”语境下的理法实意(上)》、《孙氏太极拳“以旧瓶子装新酒”语境下的理法实意(下)》两文。【21】
但随着人们对孙禄堂太极拳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孙禄堂的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是不同的太极拳。
如1932年由浙江省国术馆出版、李影尘编纂的《国术史》中就已经称孙禄堂的太极拳为孙氏太极拳——“近世孙氏太极拳颇负时誉”。【22】
同样,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副处长胥以谦在“金著太极拳序”一文中写道:“本馆编辑主任金一明先生,先后所著国术书甚多,早已风行海内,近又以新编女子太极拳稿见示。书凡八十一势,势各系图,图中演示者,为其女子福英,孙禄堂先生入室弟子也。练者既精,编者尤详。因难见巧,洵国术教材中所罕观者也。是拳原名,形意太极。因欲唤醒女同胞,共同练习,故冠女子二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南通胥以谦拜序于中央国术馆。”【23】
由此知,当时金一明把孙禄堂传授的太极拳称为形意太极拳。因此,此时研修孙禄堂所传太极拳者已经知道孙禄堂传授的太极拳并非是郝派太极拳,而是具有自己鲜明效能特征的形意太极拳。
其实,早在1929年4月郝月如就已进入江苏省国术馆任教,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人们一经对比即发现孙禄堂传授的太极拳与郝月如传授的太极拳完全就不是同一种拳。郝月如自幼得到郝为真的传授,因此郝月如的太极拳是可以代表郝派太极拳的。而孙禄堂的太极拳的特点是以形意拳为基础,因此金一明称之为形意太极。所以,二康声称孙禄堂当年在江苏省国术馆传授的是郝派太极拳则纯属诬蔑和蓄意捏造。
五、真正的孙氏太极拳传人从不练郝派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的根子是形意拳和八卦拳,尤其是形意拳,从形意虚无含一气开启孙氏太极拳的体用运化,体用运化者就是这个形意虚无含一气。孙氏太极拳将临界态与虚无之意贯穿始终,其基本劲路是动静交变之机中圜研相合,其基本劲势是浑圆一气之意与六合之势一体,其行拳劲路是对周身十字的运转,蕴意起落开合于一体,而非是什么起承转合。从始至终都在虚无中用功夫。这些理法内容在武派太极拳(或称郝派太极拳)历代拳论中都是没有的。
所以真正了解孙氏太极拳理法者,无论有没有功夫,至少知道孙氏太极拳的理法与效能基础与郝派太极拳是没有任何实质性关系的。
如果硬要说孙氏太极拳与郝派太极拳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当年孙禄堂出于朋友义气,也是出于看不惯杨健侯对郝为真的冷漠,孙禄堂利用自己的武名及在武术界影响力刻意推出郝为真,如孙禄堂在《太极拳学》自序中称“余受教于为真先生”等。但事实上,孙禄堂从来就没有拜郝为真为师,两人是相互投契的朋友关系。【24】当年孙禄堂在与郝为真的交流中,令郝为真对孙禄堂的悟性与功夫惊服不已,郝为真惊叹道:“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25】而郝为真这里所言的“专习数十年者”中自然也应该包括郝为真自己。
然而正是由于孙禄堂对郝为真的推出,使郝派太极拳从永年县城一隅的影响一跃成为在全国武术界都有一定影响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因此如果当年没有孙禄堂对郝为真的刻意推出,郝派太极拳不可能具有这样的影响。
如郝为真的传人中最能代表郝为真太极拳功夫的就是其子郝月如。然而当孙禄堂把郝月如聘请到江苏省国术馆担任教习后,郝月如在这种培养职业拳师的武术机构中站不住脚,仅数月后就辞职遁去,此后也没有在任何一家国术馆任职,而是在中央大学教一些文人墨客。
此外,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时,郝月如作为江苏省国术馆教师的一员参加了此会,但郝月如始终没敢登台表演其郝派太极拳。这也就是在孙禄堂去世三年后郝派太极拳的一些人一个劲的编造故事要让孙禄堂继续给他们郝派太极拳当垫背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前人中没有在武术界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人。
就在郝月如去世那年,郝派太极拳传人在他们自己出版的刊物中以力白为笔名编造谎言,捏造出一幅离奇的场景:郝为真一日拉稀十数次,夜里上厕所需要孙禄堂搀扶,这时郝为真却突然来了兴趣,让孙禄堂站立不稳,玩孙禄堂如婴儿。郝为真病愈后,挥挥手回乡了,这时孙禄堂什么都没学到。
大概正是因为看到当时孙禄堂的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完全不同,所以他们要编造出这个谎言。此后郝派太极拳传人吴文翰、杨志英等都不断重复这个谎言。
1996年孙剑云老师在吴文翰写的一篇校注中第一次看到这个谎言后,深感震惊,孙剑云老师对笔者说:“当年先父总是帮助别人,从不求回报。先父帮助了别人,却成为别人利用他的帮助踩他一脚的借口。”因此,孙剑云老师委托笔者去《武魂》编辑部找吴文翰质问,当时吴文翰在《武魂》编辑部帮忙。于是笔者到《武魂》编辑部找吴文翰质问,吴文翰拿不出他的根据,谎称这是孙禄堂在《拳意述真》里写的,我拿出《拳意述真》让吴文翰找出是哪一页写的,吴文翰翻到《拳意述真》中“太极拳家小传郝为真”那段,吴文翰指着这段文字说“在这”,我对吴文翰说:“你以为我是文盲吧,你念念这段有你们编造的那些内容吗?”这时吴文翰低着头不说话了。于是我翻到《拳意述真》“陈微明序”这页,我对吴文翰讲:“这里分明记载孙禄堂在与郝为真交流后,让郝为真惊叹‘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这里的数十年者中总不能排除郝为真自己吧!”吴文翰哑口无言,继续低头不语。此事已经过去了28年。
多年后郝派太极拳传人杨志英又在《中华武术》杂志上重复这段谎言,被北京市孙氏太极拳研究会撰文驳斥。
郝派太极拳的一些传人这么做是不是太无耻了!
当年孙禄堂不仅救了你们郝派太极拳的祖师爷郝为真一命,还牺牲自己的武名并利用自己在全国武术界的影响力推出郝为真,否则郝派太极拳也就在永年县里打转转而已。
今天郝派太极拳的一些传人让当年郝为真的救命恩人的传人认这个当年落魄的被救助者为祖宗,真是无耻至极!
当年孙禄堂的大善之举如今却被反噬,这是孙氏太极拳传人必须记住的历史教训。所以,笔者不停的澄清历史真相:
其一,孙氏太极拳在理法上与包括郝派太极拳在内的其他太极拳没有传承关系。
其二,在人情上,当年孙禄堂是有大恩于郝为真及郝派太极拳的。
今天我们不提郝为真,是因为孙氏太极拳本来就与郝为真的太极拳没有实质性的传承关系,在立意、基本原理、基本法则、技能基础与体用效能上都与郝派太极拳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仅仅是在拳式名称和一些词语上与郝派太极拳有雷同之处,所以孙氏太极拳与郝为真的太极拳没有实质性的传承关系。因此,希望郝派太极拳的传人们也能长点出息,请你们不要再提孙禄堂,不要总利用当年孙禄堂救了郝为真一命以及推出郝为真太极拳的善举却成为给你们郝派太极拳当垫背的理由。孙氏太极拳与你们郝派太极拳两者本非同路,各走各路,各自相安不好吗?!
当代宵小们出于十分阴暗的心理和动机故意混淆孙氏太极拳与郝派太极拳存在着根本性不同,蒙蔽那些不明真相者,借此用以贬低孙禄堂。
我从1990年认识孙剑云老师以来,发现那些真正懂一点孙氏太极拳理法的人没有谁会去研修郝派太极拳,因为孙氏太极拳与郝派太极拳在原理与效能上差异甚大,从一开始在根本处就是冲突的。具体论述见《旧瓶新酒真鼎革大善度人世不知——孙禄堂的太极拳》一文及《从身、步、掌、腿、项、势谈孙氏太极拳与郝氏太极拳之不同》一文。【26】
六、当年武术界及媒体对孙禄堂太极拳的认识过程
人们对孙禄堂的太极拳以及对孙禄堂与郝为真的关系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认识过程必须经历对孙禄堂太极拳的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所以,孙禄堂创立了自己的太极拳后,人们对孙禄堂的太极拳的认识在很长一个时期并不准确。
如当时一些人认为在太极拳方面“孙禄堂师郝为”,这个认识就是错误的。相关论述前面已述。又如有人认为孙禄堂研修太极拳是为了从形意拳、八卦拳上转向,转为传承郝派太极拳,这个认识如前所述同样是非常错误的。
如1924年11月15日《红玫瑰》上有篇近似传记文学的“孙禄堂”一文,该文中下面这段描写就是错误的:
“孙禄堂原是专练太极拳的,虽兼练形意拳,然工夫终不如八卦拳老辣,后来知道太极拳的妙用在八卦、形意二拳之上,便改变趋向,专练太极拳。从来拳术家肯下功夫的,大概要推孙禄堂为最。孙在的地方,离他教太极拳的师傅家中有二百来里旱路,孙在家用功夫,每遇到疑难之处,自己思索不得,立即就动身到他师傅家去,绝不因路远踌躇,他家清贫,总是裹一点干粮在路上充饥。二百来里路一气走到,不在路上停歇。见着师傅把疑难之处解释明白了,又立即欣然归家,也不在师傅家停歇。……”
然而事实是,对于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孙禄堂最早是练形意拳,后来兼练八卦拳,最后才兼练太极拳,而且孙禄堂从来不认为太极拳的妙用在八卦、形意二拳之上,而是认为其形意拳是所有武术体用之本,这在前面已有论述。因此今人不应该再重复《红玫瑰》“孙禄堂”一文中这种错误认识。
《红玫瑰》“孙禄堂”一文的作者是向恺然,向恺然写此文时,他还没有见过孙禄堂,他上述的这些描写显然是他听来的。这在他后来集成了这篇“孙禄堂”一文的《江湖异人传》楔子中有说明。
此外,对于孙禄堂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当年亲历者的认识与媒体报道的传闻也一度存在着差异。
如《近今北方健者传》的作者杨明漪是中华武士会的秘书,见识过六十多门的武艺及其各派拳家,也与孙禄堂有过交流接触,他在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评述孙禄堂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之大成,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皆造其极。【27】1925年5月2日《申报》“内家拳术名人来沪”一文中报道:“我国内家拳术为太极、八卦、形意三种,而太极拳为最微妙,练太极拳之善者,当首推杨澄甫,练八卦、形意之善者,当首推孙禄堂。……”此时孙禄堂还未去上海,写这篇报道的人与孙禄堂大概没有接触过,因此《申报》的这篇报道似乎是受到了《红玫瑰》杂志的影响。
然而当1928年4月下旬孙禄堂南下沪宁杭等地后,人们对孙禄堂太极拳造诣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
1932年,当陈、杨、武、吴等派的太极拳代表人物纷纷在沪宁杭等地充分亮相后,由李影尘编纂的由浙江省国术馆出版的《国术史》在有关太极拳史的段落中,惟对孙禄堂的太极拳给予了“近世孙氏太极拳颇负时誉”的评价。
1934年,当人们对各派太极拳家有了更为直接且充分的了解后,南北两家著名大报《申报》、《京报》皆评价孙禄堂是当时“中国太极拳术唯一名手。” 【28】
上述这一历史记录的过程表明,人们对孙禄堂的武学以及对孙禄堂的太极拳造诣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实际上,直到今天武术界对孙禄堂武学以及孙禄堂的太极拳有基本正确认识者也是极少数。包括笔者本人,虽然长期研究孙禄堂及其武学,但认识也是始终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可谓一步又是一层天。
尤其是今天,一些宵小在线上线下无所不用其极的通过造谣以及各种卑鄙手段营造虚假的历史情境,极力诬蔑诋毁孙禄堂及其武学,为今人正确的认识孙禄堂、正确的认识中国近代以来武学发展的历史及至高成就带来更为严峻的困难。
注:
【1】《拳意述真》陈微明序及第三章“太极拳家小传”、《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先生大事记”。
【2】《拳意述真》第三章“太极拳家小传”。
【3】《近今北方健者传》杨明漪编纂,1923年济南含英斋出版。
【4】同【2】。
【5】《国术周刊》(创刊号)“拳家自述习武经过”,天津道德武学社1935年2月17日出版。
【6】同【5】。
【7】孙禄堂于1915年5月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拳著《形意拳学》。
【8】1912年9月14日《亚细亚日报》“中华尚武学社简章”。
【9】同【8】。
【10】《武魂》杂志1998年第8期上刊登了孙禄堂于1916年4月写的《八卦拳学》自序的草稿手迹,孙禄堂这篇手稿并非是孙禄堂所著《八卦拳学》原序,因为孙禄堂的《八卦拳学》自出版以来从没用过这篇文章作为自序。
【11】《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第二篇、第四篇,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繁体版,2022年10月出版简体版。
【12】1947年9月9日《小日报》“近代武术闻见录”,陈微明撰。
【13】《江苏旬刊》是江苏省政府出版的刊物。
【14】《太极拳学》孙禄堂著,陆海军印书局1921年6月出版。
【15】同【11】。
【16】知乎平台【武学与武道】专栏。
【17】同【16】。
【18】《八卦拳学》陈微明序,孙禄堂著,1917年4月陆海军印书局出版。
【19】《2022年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国术)交流大会论文集》,南京体育学院2022年11月编印。
【20】1922年11月22日《民本报》“北京体育社体育学校欢迎精武团”。
【21】微信公众平台【武学与武道】公众号。
【22】《国术史》李影尘编纂,浙江国术馆1932年出版。
【23】《国术周刊》(第154期-155期合刊),中央国术馆1936年1月出版。
【24】同【2】。
【25】《拳意述真》陈微明序。
【26】同【21】。
【27】同【3】。
【28】1934年1月17日《申报》“大事小记”、1934年1月29日《京报》“太极拳名手孙禄堂无病逝世”。
比较好的股票配资平台,配资平台开户炒股,重庆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